目錄
很榮幸地在10月某個小週末的星期六下午,參加一場與過去自己相遇並思考未來的走訪活動。一開始是在台灣設計研究院的IG上看到「OPEN CAMPUS走訪美感校園活動」這個活動,走訪活動包含了新北中平國中與新泰國中,距離國中學生時期已久的我抱持著想看看現在的學生過得如何的心得,於是決定一起踏上這段美學走訪旅程。

#共識計畫
對於所有的校園想要申請教育部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初期除了都一定要經過書面申請、評選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入選後的第一次共識計畫。在共識計畫中會與後續習習相關,無論是設計師角度、學校校長角度、學校學務角度、教育部角度、老師角度,每個共同參與的人都有各自想完成的目標,要讓這樣的目標變的一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並不是只是強調改裝換新,而是將教室使用方式藉由設計師的眼睛進行空間的改造,在參訪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過程的來回溝通,我們希望孩子到學校後所擁有的不僅是書本中文字,還有眼睛看到的光線、空間的流動。
還記得在新泰國中「美感實驗室」的分享,當教室變成全白的時候,大人們總是會先擔心小孩一定會用的髒亂不堪,但後來才發現,小朋友對於白色物品會格外的珍惜,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幾乎不願意買白色的衣服給我,就是怕會用髒用亂,再次提醒我們別因爲有了世俗的眼光就否定一切的可能性。
當空間被改造之後淺移默化的影響會融入日常生活中

#最佳解、最適解
在參觀新北市中平國中「未來實驗室」時候可以發現,「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不單單只是改造單一教室課程,而是希望越多課程可以一起共用最好。當然教室一開始一定是針對某個課程,但究竟能否使用到其他課程呢?這個解答每個老師心中都不相同。
中平國中的「未來實驗室」可同時提供理化/生物/地科使用,整個空間只有黃色、黑色、白色,讓整個視覺可以明顯地集中,在被校園改造過後的教室幾乎不會在外觀看到電線、管線,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考量到現在與未來,校園是需要長久維護的地方,有明確的規範也能幫助整體環境的使用。
當然在過程中大家應該都會問費用問題,不免俗的絕對會談到這個世俗的錢,當一個地方要進行改造的時候通常沒有最佳解法只有最適合的解法,當經費不夠的時候優先程度是哪些,反映回到人生也是一樣的,列出所有的優先順序釐清後目標就清楚明確了!
小朋友才做選擇,但大人也不能同時兩個都要。

#需要一群熱血的人類
(這段標題下得好中二)但在走訪過程中,我卻一直想到這些事,你說教室是否被改善了家長不一定有明確的感受,但是孩子在環境中一定有最直接的感染。有多少學校、老師願意撥空去完成不容易被看到的這些事,真的需要有一群熱血的人。在我的職場溝通過程中也會發現有些人的個性、喜好非常鮮明,但若你願意放下成見多聆聽不同的聲音,會從中找到新的解答。
下圖是新泰國中的川堂,一開始看到的時候,會覺得爲什麼要保留後面的老舊磁磚,後來聽設計師的講解後,才會知道,如果只有一個地方改的標新立異,那麼跟整個校園環境有會有所衝突,我想改造就是在舊的過去與未來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吧!
放下自身喜好,你會看見更多。

#現代國中校園生活
時代一直不斷的被推新中,雖然我真的好不喜歡「現在的學生過得真的好幸福」這種話(因為說出來就代表你老了),但半天參訪下來心中莫名覺得這個世界正在變好中。而這些改變需要大人一起的努力,不是我們拋棄了舊有事物,而是一起擁抱未來。雖然不確定哪天我真的也有小朋友的時候是否還能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就讓我這個美好的想法一直延續下去吧!
托進步的福氣,我們都幸福的活著!

#學美美學
如果可以透過日常的學習配養美的眼光與技巧,有助於提高生活品味,激發出不同的思考邏輯,期待著未來從這些地方培養出來的小小學童們在各自專業的領域上都能也擁有超越多項思考。如同之前閱讀的風格是一種商機:蔦屋書店創辦人增田宗昭只對員工傳授的商業思考和工作心法 讀後心得,美的風格是無限商機的可能性,能夠花一個下午的時間一探現在的學生上課教室面貌讓我有更深刻的發現,謝謝「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